一、存貨的概念
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物資等。
企業保持必要的存貨的主要目的是:
(1)可以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生產過程中所需的原材料,是生產中必需的物質資料,為了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必須適當地儲備一些材料。
存貨在生產不均衡和商品供求波動時,可起到緩和矛盾的作用。
(2)有利于銷售。為節約成本,達到成批生產、成批銷售的目的,企業也必須適當儲存一些產成品或商品。
二、存貨的成本
1.取得存貨的成本
企業取得存貨應當按照成本進行計量。存貨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三個組成部分。
(1)外購存貨的成本
企業外購存貨主要包括原材料和商品。外購存貨的成本即存貨的采購成本,一般包括采購價格、進口關稅和其他稅金、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直接歸屬于存貨采購的費用。商品流通企業存貨的采購成本包括采購價格、進口關稅和其他稅金等。
(2)加工取得存貨的成本
企業通過進一步加工取得的存貨,主要包括產成品、在產品、半成品、委托加工物資等,其成本由采購成本、加工成本構成。
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費用,通常是指生產成本中除直接材料以外的其他生產費用,如直接人工、制造費用等。
產品加工過程中所發生的損失,如廢品損失、原材料的毀損也包括在內。
某些存貨成本還包括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成本。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支出,如為特定客戶設計產品所發生的設計費用等。
2.發出存貨的成本
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
企業應當根據各類存貨的實際情況,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等。
個別計價法,是指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對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以及為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制造的存貨,一般應當采用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 在實際工作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會計處理,個別計價法可以廣泛應用于發出存貨的計價,并且該方法確定的存貨成本最為準確。
先進先出法,是指以先購入的存貨應先發出(銷售或耗用)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轉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當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當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的依據。
3.期末存貨的計量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
當存貨成本低于可變現凈值時,存貨按成本計量;當存貨成本高于可變現凈值時,存貨按可變現凈值計量,同時按照成本高于可變現凈值的差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
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日常活動中,存貨的估計價值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
案例:
a公司2013年12月31日庫存甲產品的賬面成本為500萬元,數量為10噸。據市場調查,甲產品的市場銷售價格為30萬元/噸,同時可能發生銷售費用及相關稅費共計為5萬元,則甲產品的可變現凈值為:
30×10-5=295(萬元) 由于甲產品的賬面價值(500萬元)高于可變現凈值(295萬元),因此甲產品的期末成本調至為可變現凈值295萬元,賬面價值高于可變現凈值的部分205(500-295)萬元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知識共享 署名4.0國際許可協議 [BY-NC-SA] 進行授權
文章鏈接:http://bjjkllab.cn/news/6990.html
該作品系作者結合行業標準及互聯網相關知識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定及時處理。
客服:131985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