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理解遞延所得稅(deferred income taxes)和遞延所得稅負債(deferred tax liabilities)已經到發狂的地步,還是開不了竅。勤勤你有什么妙招把這個概念闡述清楚? 難度星級:三級
一、用“時間差異”來理解遞延所得稅
首先,我們回顧下會計報表上的一些有趣的項目:應收賬款、遞延收入和預付費用。它們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時間差異”,這是會計權責發生制下的一個獨特的現象。
我們在利潤表里記錄了收入,但現金尚未收到,所以有了應收賬款;我們在資產負債表里記錄下預付給供應商的現金,但真正的費用沒有發生,所以有了預付費用;我們預先收取客戶3年的軟件使用權費用,但收入需要逐月記錄在利潤表上,所以有了遞延收入。
收入和費用的記錄與現金實際流入流出在時間上不是同步的,這就是上邊提到的“時間差異”。這種差異同樣可以發生在所得稅之上。
現實之中,公司實際申報和繳納稅款的數字和在財務報表上顯示的數字是有差異的。
企業會享受一些稅收優惠免繳政策,加倍稅前扣除一部分成本費用等,而利潤表的編制是按照會計準則進行,并不會考慮上述這些稅法上的特殊規定。所以公司并不是按照利潤表上的所得稅費用繳納稅費。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遞延”。
二、“遞延所得稅(負債)”可以看做是企業在融資
遞延所得稅(負債)可以看做公司的一種變相融資方式。
公司常見的融資方式有:銀行貸款,變賣資產,發行股份等傳統方式。公司還有一些間接的融資方式,比如通過應付賬款占用上游供應商的資金,國美電器與亞馬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亞馬遜的分析可以參考《“姐夫”苦心經營20多年的亞馬遜還不如余額寶賺錢?》。
國美占用家電制造商的貨款拿去拓展門店;微軟提前收取客戶3年的軟件使用權費用。
另外還有一種很隱蔽的,通過合法的稅務籌劃減少稅負,要么完全減少公司的現金流出,要么延后公司的現金流出(這種情況下公司最終還是要支付那么多稅款,只是按照早收晚付這一貨幣時間價值原則,盡量延后支出現金。成本越在后期支付,現值成本就越低)。
三、最常見的“遞延所得稅(負債)”產生方式
減少稅負的一個常見的方式是改變資產的折舊方式。
我們假設楷楷公司花300萬元購買了一臺三維打印機,可以使用3年,最后殘值為0,那么每年折舊100萬元。這是公司在會計上通常的處理方式。可是楷楷公司在報稅的時候打起了小算盤,想延后支付一部分稅款。
這臺三維打印在頭一年中非常有用,使用頻率很高,但后2年由于技術進步,它會變得陳舊,可能那時候楷楷公司又購買了新的三維打印機,這臺打印機的使用頻率自然會降低,公司希望折舊由多到少。
顯然楷楷公司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頭一年稅前扣除的折舊費用多一些,后每年扣除的折舊費用少一些。
這樣一來,頭兩年就可以少繳所得稅(因為多扣除了折舊,應納稅所得額比起會計上的凈利潤減少了),雖然后兩年會比按會計上的凈利潤計算多繳所得稅(因為少扣除了折舊,應納稅所得額比起會計上的凈利潤增加了),但最終達到了晚付稅款的目的。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發現,楷楷公司這3年支付總的所得稅在會計方式下和稅法方式下是一樣的。但是在會計方式下,每年支付的所得稅是均勻的;在稅法方式下,所得稅支付逐年增加,第一年支付得最少。具體的數字用下面的兩個簡表說明(假設稅率為40%):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把兩種方式下的所得稅羅列在一起:
由于折舊的差異,第一年和第三年產生了遞延所得稅。但三年合計繳納的稅款,無論是按會計方式還是按稅法方式,都是一樣的,最后遞延所得稅消失了!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
第一年稅法下多提了折舊,使得會計下稅前利潤由400減少到稅法下的350,所得稅相應的由160減少到實際繳納的140,當年少繳20的所得稅。是不是這20就可以永遠省掉不繳了呢?當然不行!只是第一年楷楷公司暫時不繳這20(也可以說這20被遞延到了未來),為了不犯偷稅漏稅的罪行,還得記錄在遞延所得稅里面,表示遞延到后面去繳(晚付)。
第二年由于兩種方式下折舊一樣,會計下計算的所得稅和稅法下計算的所得稅一樣,沒有遞延所得稅;
第三年稅法下少提了折舊(三年的折舊率總和一定是等于100%,前面多提了折舊,后面只能少提,不可能繼續多提),使得會計下的稅前利潤由400增加到450,所得稅相應的由160增加到180,當年得比按會計下計算的所得稅多繳20,遞延所得稅為負的20,正好和第一年正的20遞延所得稅相抵,把第一年少繳的“還”上了!
以上就是整個遞延所得稅的邏輯。通過改變折舊方式產生的會計和稅法下的差異只是暫時的,前面少繳后面就得多繳,前面多繳后面可以少繳。“遞延”二字同樣體現了前面所說的“時間差異”。
四、遞延所得稅(負債)與企業現金流的關系
搞懂了遞延所得稅的本質,我們再深入探討一下它對企業現金流的影響。
如今是一個現金為王的世界,企業賺取的利潤再多,如果沒有真金白銀做支撐,也是紙上富貴。因此,搞懂遞延所得稅和企業現金流的關系非常重要。
其實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簡化理解成,遞延所得稅負債類比應付賬款。
在《徹底理解“營運資本”》這篇系列文章里面勤勤提到了企業應付賬款增加,會提高企業的流動負債,從而增加了企業的額外資金。那么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產生讓企業當期獲得了額外的資金(實際上是企業延期支付的稅款)。
遞延所得稅負債可以為企業源源不斷提供資金。
上述楷楷公司的例子我們只用了一個資產舉例,第一年企業可以用少付的20萬去做投資和擴大經營,相當于從政府那里借了無息貸款,第三年結束再還上。
實際中,企業持續經營,不斷擁有新的資產,也會不斷有新的遞延所得稅產生。就像企業不斷有新的應付賬款產生一樣,讓企業源源不斷延期支付本應該是供應商或政府的資金。延期支付的資金可以拿去投資和擴大經營,只要保證資金這個大池子里的水不干枯,企業不出現流動性風險,那么企業就有能力滾動占用本屬于他方的資金。突然我想到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在下面的間接法現金流量表中,有遞延所得稅負債情況下企業獲得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比無遞延所得稅下多20,意味著企業在當年可以多支配20的資金,這對企業是有利的。
五、要點總結
公司利潤表中“所得稅費用”與公司實際支付的所得稅是有很大區別的。這一區別是由于會計權責發生制下的“時間差異”產生,所以就產生了“遞延”的效果。
遞延所得稅(負債)和其他短期流動負債一樣,都可以成為企業的一種融資方式,其實質正如名字所稱,是一項負債,未來是要“還上”的。
多種情況下會產生這種暫時性的差異。最常見的就是會計上的折舊與稅法上的折舊的差異。稅法上加速折舊,節約了當期的資金流出,反映了現在的資金比未來的資金值錢這一貨幣時間價值。記住一點,這種暫時性差異是“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
遞延所得稅(負債)會增加企業的經營性現金流,實現“晚付”。
當然也有永久性的差異產生,比如稅收政策上對某些費用加倍扣除、政府優惠減免稅款等,當期節約的稅款以后不用補繳。這個知識以后有專門的文章來講。
另外,公司也會有“遞延所得稅資產”產生,其概念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恰恰相反:公司當期多付了稅款,今后有權利少付給政府稅款,這項權利就成為公司的資產。只要稅法上資產的折舊額逐年增加,就會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資產會減少企業當期的經營性現金流。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知識共享 署名4.0國際許可協議 [BY-NC-SA] 進行授權
文章鏈接:http://bjjkllab.cn/news/6727.html
該作品系作者結合行業標準及互聯網相關知識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定及時處理。
客服:13198516101
建筑資質代辦專業顧問:
趙經理
131985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