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股民,在研究一只股票的時候,除了技術指標之外,我們還需要從公司本身去進行研究,畢竟,公司的發展和財務狀況,才是最終能夠影響股票的走勢的根本因素。在公司的財務狀況里,“每股收益”則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了。
每股收益,英文叫eps,是英文單earnings per share的簡寫,其所代表的意思就是每一份股票能賺多少錢,每股收益指的是稅后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反映了公司每一股所具有的當前獲利能力。具體來說,每股收益反映的是每股股票所擁有的資產現值。每股凈資產越高,股東擁有的資產現值越多;每股凈資產越少,股東擁有的資產現值越少。
那么,我們在分析股票時,應該選擇每股收益高還是低的股票呢?
簡單來說,個股的每股收益當然是越高越好了,畢竟對應的是該股已經實現的每股盈利能力,不過實際上應該綜合每股凈資產收益率和主營利潤率等因素,才能綜合考察是否選擇該股票。
下面我們則通過一個小案例來了解每股收益eps的基本運用:
假如我們要計算s公司2018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
首先我們已知公司2018年度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2億5千萬元。2017年年末的股本為8千萬股,2018年2月8日,以2017年總股本為基礎,向全體股東每10送10股,總股本變為1.6億股。2018年11月29日再發行新股6千萬股。
按照新會計準則計算s公司2018年度基本每股收益的計算過程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2億5千萬元÷(8千萬股+8千萬股×1+6千萬股×1/12)=1.52元/股
上述案例如果按照舊會計準則的全面攤薄法計算,則其每股收益為2億5千萬÷( 8千萬股×2+6千萬股)=1.14元/股
從以上案例數據來看,在凈利潤指標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通過新會計準則計算的基本每股收益較舊會計準則計算的每股收益高出33%
實踐中,上市公司常常存在一些潛在的可能轉化成上市公司股權的工具,如可轉債、認股期權或股票期權等,這些工具有可能在將來的某一時點變成普通股,從而減少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
對于稀釋的每股收益,則即假設公司存在的上述可能轉化為上市公司股權的工具都在當期全部轉換為普通股股份后計算的每股收益。相對于基本每股收益,稀釋每股收益充分考慮了潛在普通股對每股收益的稀釋作用,以反映公司在未來股本結構下的資本盈利水平。
一個真實的計算
下面我們再接著以s公司舉例,2018年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2億元,期初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1億股,年內普通股股數未發生變化。2018年1月1日,公司按面值發行2億元的三年期可轉換公司債券,債券每張面值100元,票面固定年利率為2%,利息自發放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即每年12月31日為付息日。該批可轉換公司債券自發行結束后12個月以后即可以轉換為公司股票。轉股價格為每股10元,即每100元債券可轉換為10股面值為10元的普通股。債券利息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所得稅稅率為33%
假設不考慮可轉換公司債券在負債和權益成分上的分析,且債券票面利率等于實際利率,2018年度每股收益計算過程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2億元/1億股=2元
假設轉換所增加的凈利潤=2億元×2%×(1-33%)=268萬元
假設轉換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數=2億元/10=2千萬股
增量股的每股收益=268萬元/2千萬股=0.134元
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小于基本每股收益,可轉換公司債券具有稀釋作用:
稀釋每股收益=(2億元+268萬元)/(1億股+2千萬股)=1.689元
在股票投資基本分析的諸多財務指標中,與市盈率、市凈率、現金流量折現等指標一樣,每股收益eps也是最常見的參考指標之一。
下面我們來深入的扒一扒每股收益:
首先什么是每股收益呢?
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eps),又稱每股稅后利潤、每股盈余,指稅后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是普通股股東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業凈利潤或需承擔的企業凈虧損。每股收益通常被用來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衡量普通股的獲利水平及投資風險,是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據以評價企業盈利能力、預測企業成長潛力、進而做出相關經濟決策的重要的財務指標之一。在利潤表中,是第九條列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項目。
那么,每股收益有什么作用呢?
該比率反映了每股創造的稅后利潤。比率越高,表明所創造的利潤越多。若公司只有普通股時,凈收益是稅后凈利,股份數是指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如果公司還有優先股,應從稅后凈利中扣除分派給優先股東的股利。
此外,每股收益是指本年凈收益與普通股份總數的比值,根據股數取值的不同,有全面攤薄每股收益和加權平均每股收益。全面攤薄每股收益是指計算時取年度末的普通股份總數,理由是新發行的股份一般是溢價發行的,新老股東共同分享公司發行新股前的收益。加權平均每股收益是指計算時股份數用按月對總股數加權計算的數據,理由是由于公司投入的資本和資產不同,收益產生的基礎也不同。
并且在計算每股收益時要注意以下問題:編制合并會計報表的公司,應以合并報表中的數據計算該指標。如果公司發行了不可轉換優先股,則計算時要扣除優先股數及其分享的股利,以使每股收益反映普通股的收益狀況,已作部分扣除的凈利潤,通常被稱為”盈余”,扣除優先股股利后計算出的每股收益又稱為”每股盈余”。有的公司具有復雜的股權結構,除普通股和不可轉換優先股以外,還有可轉換優先股、可轉換債券、購股權證等。可轉換債券的持有者,可以通過轉換使自己成為普通股股東,從而造成公司普通股總數增加。購股權證持有者,可以按預定價格購買普通股,也會使公司普通股份增加。普通股增加會使每股收益變小,稱為”稀釋”。計算這種復雜的股權結構的每股收益時,應按照有關部門的規定進行,沒有相關規定的,應按國際慣例計算該指標,并說明計算方法和參照依據。
此外,在使用每股收益分析盈利性時,我們還要注意以下問題:
(1) 每股收益不反映股票所含有的風險。例如,假設s公司原來經營日用品的產銷,最近轉向房地產投資,公司的經營風險增大了許多,但每股收益可能不變或提高,并沒有反映風險增加的不利變化。
(2)股票是一個”份額”概念,不同股票的每一股在經濟上不等量,它們所含有的凈資產和市價不同即換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限制了每股收益的公司間比較。
(3) 每股收益多,不一定意味著多分紅,還要看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所以,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財務指標。它反映普通股的獲利水平。在分析時,可以進行公司間的比較,以評價該公司相對的盈利能力;可以進行不同時期的比較,了解該公司盈利能力的變化趨勢;可以進行經營實績和盈利預測的比較,掌握該公司的管理能力。
那么,在進行投資時,一般投資者使用每股收益率指標有那幾種方式呢:
1、通過每股收益指標排序,是用來初步尋找一些收益率相對較高的股票,標定出所謂的“績優股”和“垃圾股”;
2、通過橫向比較同行業的每股收益來篩選出其中的龍頭企業;
3、縱向比較個股的每股收益來判斷該公司的成長性。
在運用每股收益率指標時,應綜合企業其他經營狀況,不可盲目追求過高的每股收益率。
那么,如何分析每股收益呢?
每股收益僅僅代表的是某年每股的收益情況,基本不具備延續性,因此不能夠將它單獨作為判斷公司成長性的指標。
按照有關法則,應當列示每股收益的企業,比較財務報表中上年度的每股收益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4號——每股收益》的規定計算列示。
考察每股股收益歷年的變化,是研究公司經營業績變化最簡單明了的方法。但是,必須注意一點,公司財務報表上的凈利潤數字,是根據一定的會計制度核算出來的,并不一定反映出公司實際的獲利情況,采取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可以取得不同的盈利數字,與其他國家會計制度比較,相對來說,中國會計制度核算出的凈利潤,比采用國際通行的會計制度,核算出來的盈利數字通常偏高。投資者要特別留意,公司應收賬款的變化情況是否與公司營業收入的變化相適應,如果應收賬款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發入的增長速度的話,很可能一部分已計入利潤的收入最終將收不回來,這樣的凈利潤數字當然要打折扣了。
在研究公司每股收益變化時,還必須同時參照其利潤總值與總股本的變化情況。由于不少公司都有股本擴張的經歷,因此還必須注意每時期的每股收益數字的可比性。公司的凈利潤絕對值可能實際上是增長了,但由于有較大比例的送配股,分推到每股收益就變得相對小了,可能表現出減少的跡象。但如果以此認為公司的業績是衰退的話,這些數字應該是可比的。不過,對于有過大量配股的公司來說,要特別注意公司過去的每股收益是否被過度地攤薄,從而夸大了當前的增長程度。這是因為,過去公司是在一個比較小的資本基礎上進行經營的,可以使用的資金相對目前比較少,而目前的經營業務是在配股后校大的資本基礎上進行的。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知識共享 署名4.0國際許可協議 [BY-NC-SA] 進行授權
文章鏈接:http://bjjkllab.cn/news/5070.html
該作品系作者結合行業標準及互聯網相關知識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定及時處理。
客服:131985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