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的貨幣,可以追溯到夏代。夏代使用一種海生貝殼作為貨幣,古人稱之為“貨貝”,貨幣學家稱其是中國貨幣的鼻祖。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貨幣經歷了5次極為重大的演變: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由雜亂形狀向統一形狀的演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金屬貨幣向紙幣的演變。
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并發行第一套人民幣,距今已有近72年歷史。2019年,我國發行了第五套人民幣,對50元、20元、10元、1元紙幣進行了大調整,從票面結構到防偽功能,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據央行向前發布的消息顯示,11月5日,新版5元紙幣將正式與大家見面。新版5元紙幣沿用2019年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的設計模板,并加入全新的雙面凹印對印技術,讓新版紙幣的特征更為明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在日常生活之中,貨幣的單位是“元”,但在人民幣上印的卻是“圓”。這樣明顯的“錯誤”,甚至連小學生都能一眼看出,為何新版人民幣發行在即,卻依然沒有更正呢?
人民幣上印刷“圓”的緣由,還有從古代開始說起。春秋戰國時期,我國貨幣雜亂無章,大體可分為鏟幣、刀幣、環錢、楚幣4種,且各國之間無法流通。直至秦朝統一,秦始皇頒布貨幣改革令:以秦幣同天下之幣。在之后,不論如何改朝換代,銀錢統一都成為了固定制度。隨著朝代的更迭,貨幣的形狀也逐漸開始從刀型過渡為圓形。早在上千年前,“圓”就已經成為了人們心中貨幣的形象。
到了明清時期,人們習慣用真金白銀交易,貨幣的計算也變為了重量單位。不過由于銀子大小不一,純度不一,重量不一,導致人們在進行交易的時候十分不便。之后,西方貨幣傳入中國,人們開始仿造西方的“硬幣”制造較為規范一致的“銀圓”,以作貨幣使用。而在之后發行的紙幣中,便以“圓”作為貨幣單位,并一直沿用至今。
除了歷史因素之外,“圓”作為貨幣單位也是得到了國家的肯定。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關于正確填寫票據和結算單據的基本規定》,當中提到:金額為貳、陸、億、萬、圓等繁體漢字的,也應受理。這也是對人們傳統寫作習慣的肯定。
在《近代漢語詞典》中,“圓”和“元”在貨幣單位上的含義是相通的,是可以互通的。而在1995年頒布的銀行法中,雖然明確規定了人民幣的貨量單位為“元”,但也并沒有明確規定停止使用“圓”字。
除此之外,文字學家裘錫圭在《文字學概要》中寫道:近代使用的貨幣單位“元”,本因圓形銀幣而得名。對這個單位詞來說,“圓”是本字,“元”是起簡化作用的假借字。現在以“圓”為“元”的大寫,大寫反而是本字,這是一個特例。
因此,如果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圓”本來就是正字,我們所用的貨幣單位也應當為“圓”字才對,只是為了方便人們的使用,才被簡化成了“元”。除此之外,“圓”與“元”基本被視為大小寫關系,因此同為1元的面值,紙幣上和大寫漢字“壹”搭配的是“圓”,硬幣上和阿拉伯數字“1”搭配的是則是“元”。
總的來說,人民幣上使用“圓”字作為單位,并非錯別字,反而是對于文化的歷史傳承。無論是“圓”還是“元”,都是正解,并不存在錯別字的說法,只要不影響使用,大家也不必太過于咬文嚼字。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知識共享 署名4.0國際許可協議 [BY-NC-SA] 進行授權
文章鏈接:http://bjjkllab.cn/news/7180.html
該作品系作者結合行業標準及互聯網相關知識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定及時處理。
客服:13198516101
建筑資質代辦專業顧問:
趙經理
131985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