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畢業時,做了三年審計咨詢的工作,不想一直以四大狗的標簽賣體力。偶然機會,轉身跳入股權投資的坑,目前在坑里已經吃土好多年。
總體上這些年的工作是在財務口的,搬過很多磚,踩過不少坑,也算是對財務有了一些通俗的、實踐性的甚至錯誤的理解。因此將這些理解和思考的過程記錄下來,建立一個系統的框架,也許對別人有用。
四大的每一個人必考cpa,就算偶爾有人例外沒考,但他也對cpa了解極為清楚。因為在國內cpa是一條極為重要的財務成長路徑,我們從cpa開始。
01 問題所在
cpa中最難的肯定是會計,因為會計是一個獨立的體系。cpa會計課官方教材的第一章會介紹這些東西:
“會計是用來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業透明度,規范企業行為”
“會計信息要有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重要性等等”,對還有”可比性、及時性、實質重于形式”等等等。。。。
“會計要素是資產、負債、權益、收入、成本費用、利潤”
“會計計量要以可變現凈值、公允價值等計量”
“財務報告應包含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之類的”。
介紹這些東西用了將近二十頁的篇幅!看完這些你會有什么感覺。我當時看完第一感覺是,不知道重點在哪兒,它想要表達什么。工作中要是這么給老板匯報工作,不知道死多少次了,寫書的人真不把出錢的讀者當老板。
第一章中提到的,信息要有可靠性、相關性。。。。。。這很廢話,這是我默認的也是絕大部分腦子正常的人默認的,還用得著這么長的篇幅講。類似的,持續經營,實質重于形式。財務報告是哪幾張表構成的,好吧。
設想一下,我要給你介紹個男朋友或女朋友,我跟你說了二十分鐘基本情況,可是就是不知道他身高體重,驚喜不。
第一章的整體內容,對學習過會計的人來說,是廢話,會很高興很快看完20頁書了,完成一個小目標。對零基礎的人來說,什么狗屎玩意,說的一頭霧水,根本不知道作者到底要鬧哪樣。總體上,它跳過了一些很重要的東西。
理解會計體系的最基礎最重要的概念——復式記賬法/借貸法記賬,第一章沒有講,后面的所有章也沒有講。同時,權責發生制和實質重于形式也表述的很浮夸,很懷疑書的作者理解這兩個概念嗎。我們現在來分別推演一下。
要說復式記賬法,就得先說會計是做什么的,怎么來的,為什么感覺會計好難?
02 準確的講會計是一個記流水賬的過程,不應該有其他高級解釋!
中學的時候在學校里面住,每個月家里面大概給160元的零花錢,這時候我的筆記本從后面翻開,會有這樣的記錄:
9月1日,食宿費: 120元
9月2日,筆跟筆芯: 1.5元
9月5日,辣條一包: 0.5元
……
9月15日,書1本: 25元
9月28日,小浣熊一包: 0.5元
到9月底了,我數了一下鎖在箱子里面的錢,一看還有6元。然后拿出筆記本算了一下,也是6元,說明沒有丟錢,也知道都花在哪里了。萬事大吉!
這時候設想,有一位跟我一樣習慣的父親,他也在記賬,但是記錄下來的卻有可能是這樣子的:
年底還剩的錢: 200000元
1月收到工資: +10000元
1月柴米油鹽: -3000元
1月衣服出行: -2000元
2月收到工資: +10000元
2月柴米油鹽: -3000元
2月購買衣柜: -6000元
2月購買汽車: -100000元
……
12月收到工資: +20000元
12月購買衣服: -10000元
12月購買廚具: -1000元
年底這一天,這位父親看一眼賬本大概會知道:嗯,今年賺了13萬,吃喝花了多少,還多出來一輛車,多出來幾個柜子,幾個鍋碗,還剩多少錢。然后他想下一年大概還能賺多少錢,家里需要添置做什么,需要多少錢,需不需要在哪里節省點兒。上面的那個流水記錄就能滿足他的需求了。這個記錄很好,萬事大吉!
我們的想象可以再美好一些,如果是個大戶人家趙員外,家里有礦,開著大企業,這個時候趙老板聘請小白記賬,該怎么記錄呢,可能就是這樣子的:
1月老板投入現金: 100萬元
1月發工資: 10萬元
1月買車: 10萬元
1月買設備: 20萬元
1月買桌子: 3萬元
2月發工資: 10萬元
2月采購原料: 5萬元
2月賣產品: 7萬元
……(記錄n多條)
然后到年底了,趙老板來問小白,今年錢花哪兒了,還剩下些什么東西,都從哪里賺錢了?
這時候小白拿出自己記錄的上萬行記錄,絕對會一臉懵逼,這tm問的什么鬼問題,怎么可能知道。
小白花三天時間理清楚之后,可能會這樣跟趙老板說:今年我們原來有100萬,買原料花了300萬,賣產品得到500萬,然后還買了些桌椅文具,他們現在還能用,分別有五臺機器、三個桌子、50個椅子、10盒筆、五臺打印機、3個辦公室、10包a4紙……等等一大堆。
然后趙老板這時候就知道該怎么辦了,大概知道下一年買什么原料,生產什么,也大概知道桌椅文具機器設備需不需新購置。這時候也算是萬事基本大吉!
但是,事情需要發生一些變化。某個小白或者一群小白的同伴們,經過多年實踐,他們開始這樣記錄:
這時候看起來就炫酷多了,發生了什么交易或花錢的地方,分別放在各個類別下記錄,而且一眼就看出來本類別收支多少,余額多少,逼格就上來了。
然后小白用了三分鐘,就開始給趙老板匯報了,非常得意的說,我們今年錢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還有什么東西在手,這些東西共值多少錢。趙老板也能分分鐘get到信息點,知道現況,也知道下一步決策需要的信息。萬事大吉again。
這里小白的會計記錄多了一個方式,分類匯總。就是把日常交易按我們需要的維度分類,然后按大類看結果。然后就完美了,達到這種程度,一個會計最本質最基礎的目的就達成了——高效的記錄信息并提取信息!用于下一步決策。
前面講的學生式(日常生活)、家長式(日常生活)、家族式(商業活動)的記錄都是會計記錄,區別只是復雜程度不同,記錄的清晰程度不同。第一個結論:你按直覺記下的花錢記錄就是會計。第二個結論:隨著記錄事情變復雜,需要分類匯總。
到這里就清楚了會計是什么:是對花錢(交易)事情的記錄。會計是從哪里來的:從日常生活及商業活動的記錄中演變出來的。為什么現在會計是一個難的學習過程:因為當記錄的事情本身變復雜時,記錄也變得復雜了,所以有了分類匯總,分類的方法和角度千變萬化,具有專業性,所以事情變得難了起來。
(多說一句,你看到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只有簡單的幾十條,這就是分類匯總后的結果。分類匯總的結果是一個框架,便于理解和作出決策的框架。)
好,理解了會計是什么,怎么來的后,就能講清楚復式記賬法嗎?不行,還不夠,還得先說一下”資產=負債+權益”恒等式是怎么來的?有什么用?
03 資產負債權益恒等式出現的原因是什么?
趙老板開心的運營著他的企業,每年賺好多錢,生活改善的速度如火箭般飛升。這時候隔壁老王嫉妒了,也要開個企業,來改善生活,但是老王窮啊,自己沒有足夠的啟動資金,老王找來了自己的搭檔小王,兩個一起出錢開辦企業。
(1) 趙老板的公司:公司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公司的。
(2) 老王和小王的公司:公司的就是我們的,我們的不一定是公司的。
第二種情況下,有兩個問題出現了:我們的不一定是公司的,說明老王小王與公司是獨立的,公司是完全沒法在老王小王那里蹭點兒便宜了,那老王和小王要來蹭公司便宜怎么辦?公司的就是”我們”的,”我們”中老王和小王分別占多少?
現代商業制度因為對這兩個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而后導致這個世界開掛了。這個解決方案就是:獨立法人實體!
也就是說公司是一個法律意義上的人,有自己的資產,可以自己的名義和他人(自然人)交易,這是法律語言的表述,換成會計語言就是:
資產=權益
這個等式一邊是說錢花在哪兒,
一邊是說錢來自哪兒。
第一種情況下,趙老板和自己的公司相互占便宜,沒有關系的,沒人在意,區分沒有意義。
第二種情況下,老王和小王的公司,就需要法人實體了,因為權益是需要區分的,區分哪些是大王的哪些是小王的,也要防止這兩貨去占公司便宜,所以公司是一個獨立人格。
當公司有了法人實體資格后,也就是它把自己當人看了之后,公司可以開始向外部借錢了,這時候對公司法人實體的會計描述語言就切換成:
資產=負債+權益
等式一邊是錢花在哪兒,
一邊是說錢來自哪兒,錢的來源多了一個。
好多大牛會把”資產=負債+權益”歸結為人類幾大發明之一,也能看出他的重要性。其實這里他們主要想說的是,企業可以變成一個獨立實體,而且可以通過借錢(負債)經營,也就是通過杠桿來擴大規模。
資本主義不就是資本集中而后擴大規模嘛,這個恒等式是個理念上的突破,或者提供了思路,開了腦洞。所以也就被各路大牛各種推崇。就像英國人和荷蘭人想來印度打劫,但是得造船、買槍啊,這都需要天量的資金,怎么辦呢?通過權益和負債來湊這些錢,也就是發股票或者借錢。
好,這里總結一下事情的發展過程:因為錢少的窮逼們想要合伙辦公司,或者開辦公司需要的錢實在太多了,需要大家一起出錢出力。所以需要公司有獨立法人地位,好搞清楚組團辦事的人各自能分多少贓。負債的方式出錢的人少分點兒,權益方式出錢的人多分點兒。
也就是說,現代商事規模擴大需要資金聚集,因此出現了獨立法人實體這個解決方案。對獨立法人實體的算賬(核算)有需求,我們又提出了”資產=負債+權益”恒等式的解決方案。“資產=負債+權益”恒等式方案是個框架性結構,如何實操呢,通過復式記賬法來搞定。
04 復式記賬法就是記兩次數字的意思!
資產=負債+權益 更多的是一個法律上的商業制度安排,跟我們會計記錄如何聯系起來呢,這個邏輯過程該如何建立呢?我們遵循先前的故事展開。
在趙老板自己開公司的時候,需要搞清楚的問題是:錢花在哪兒了,從哪兒賺錢多,哪里不賺錢?這就夠了。所以會計記錄有這個表格就夠用了:
在老王和小王一起開公司的時候,需要搞清楚的問題就多了一個:錢從哪里來,最后分贓怎么算? 這時候上面這個表格就不夠用了,它沒有對這個問題給出解決方案。
上面的表格記清楚了資產有什么,資產是怎么來的,資產是怎么消失的。也就是”資產=負債+權益”中,只記錄了”資產”,負債跟權益沒有記錄。
這個時候,為了記錄清楚資產、負債、權益這三項內容,記賬方式就要改變一下了,也就是復式記賬法出現了。復式記賬法根據名字理解就是記兩次!
趙老板有117萬元,想要用這些錢做生意,他先用用20萬元買了一輛車。怎么記錄呢?如下:
此處展示的信息是:我有一輛車和97萬元,我要用這輛車和97萬來做生意。
如果是老王跟小王一起出了117萬元,用來做生意,他們先用20萬元買了一輛車,那就會這樣記錄:
此處展示的信息是:老王和小王出了117萬元,我們有117萬元的資產用來做生意,其中20萬元是交通工具,97萬元(+117-20)是貨幣資金。
上面兩種記錄方式,區別在于:
花20萬元買一輛車,第一種情形下,只記錄一次數字,貨幣資金減少20萬元。第二種情形下,記錄兩次數字,貨幣資金減少20萬元,同時交通工具增加20萬元。
第二種情形下,記錄兩次數字,也就是復式記賬法。
從使用的角度看,區別在于:
第一種情形下,我得到的信息是:有一輛車和97萬貨幣資金
第二種情形下,我得到的信息是:有價值20萬元的交通工具和97萬元的貨幣資金。
乍一看,是沒有區別的,但是當企業的規模很大的時候,資產不止有1輛車,還有好多房產、機器、設備、辦公用品的時候,第一種表述方式下,信息就太多且雜亂無章,而第二種表述方式,給各個資產用數字衡量加總后,很容易就理解了大概有什么規模的資產,雖然沒有精準的知道所有的資產是什么,但是知道了資產規模是多少量級的,不影響后續決策(需增加或減少多少規模,具體是增加那種類別的,不重要,一步步分解下去給不同的職能人員去處理)。
所以,復式記賬法就是記兩次,在”資產=負債+權益”這個等式下,記錄兩次,對不是貨幣資金的那一端(一筆交易的兩端,一端是貨幣資金、一端是資產或負債等非貨幣形式),賦予貨幣值后記錄一次,對貨幣資金的一端記錄一次。
列個表格可能好看懂一些:
看到沒,每筆交易記錄兩次,保證等式是正確的。而n就是貨幣數值,對資產賦值后表示出來。
至于實際中,什么是借方,什么是貸方,不要管,記住實質是增減,從增減的角度理解。
本質上,復式記賬法就是對交易中,非貨幣屬性的一端賦值(賦予貨幣值),然后記錄兩次數字,一次是貨幣端的數字,一次是非貨幣端的數字。非貨幣端數字化的好處是方面抽象化到戰略層面理解繁復的交易事項。
我們經常聽到”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說的挺對,但是讓人完全get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實際學習中請務必忽略并忘記這句話!
至于具體借貸代表增還是減,如果不好記憶,這里可以提供一個記憶的思路。只要使得實物資產增加就記借方,使得實物資產減少就記貸方。
資產項下:資產增加借方,資產減少貸方。負債項下:負債增加,表明需要用資產償還的數量增加,資產會減少,記貸方。反之亦然。權益項下:權益增加,表明欠股東的錢增加,未來需要用資產償還股東,資產會減少,記貸方。反之亦然。
收入:收入增加,需要交付資產(存貨)給別人,資產減少,記貸方。成本費用:成本費用增加,說明別人給我提供了存貨,存貨增加,資產增加,記借方。
1494年意大利人盧卡·帕喬利出版了《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里面對復式記賬法有系統系的闡述,因此他被稱為現代會計之父。盧卡·帕喬利當時主要生活在威尼斯,我們知道威尼斯在意大利東北部,地處中亞和歐洲商貿樞紐,當地商業活動異常繁榮,因此盧卡·帕喬利才有機會接觸并系統記錄了復式記賬法。其實同時代各個國家地區的商事記錄活動中都能找到復式記賬法的影子,因為它就是隨著商業繁榮復雜之后,出現的一個趁手的工具。
終 總結
總結起來,第一步,現代商事規模擴大,提出了獨立法人實體的制度。
第二步,本著親兄弟明算賬的原則,對獨立法人實體的核算問題,提出的解決框架是”資產=負債+權益”。
第三步,對”資產=負債+權益”給出具體解決方案:對每一筆交易進行記錄時,貨幣端記錄一次數字,對非貨幣端賦值后記錄一次數字,兩次記錄分別歸類到”資產、負債或權益”項目下,保證了”資產=負債+權益”恒等式。第三步就是復式記賬法。
附
這一篇本來要介紹三個基礎概念,復式記賬法、權責發生制度和實質重于形式,但寫完復式記賬法后發現太長了,六千多字。所以另兩個概念下一篇寫。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知識共享 署名4.0國際許可協議 [BY-NC-SA] 進行授權
文章鏈接:http://bjjkllab.cn/news/6657.html
該作品系作者結合行業標準及互聯網相關知識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定及時處理。
客服:131985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