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報上,凈資產被寫作“股東權益”。但這個詞其實非常不確切,就像財報上的“商譽”不是真的商業聲譽,老婆餅里沒老婆一樣。
“凈資產”、“股東權益”并不是真的股東的權益。除了絕對控股的spv以外,通常情況下股東是拿不回賬面凈資產的。一方面是不會清算,就算清算也拿不回賬面凈資產,會大打折扣。股權實際控制的是總資產,生意通常也是基于總資產運營的,并不是凈資產。所以凈資產其實是個沒什么經濟含義的詞,和商譽類似,是復式記賬法下用來平衡報表科目的。
但是,在中國境內,由于國有體制的基礎,有大量規則都是基于凈資產來定的。隨便例舉幾條:
1.國企增發股權的價格不低于每股凈資產;
2.發債額度不超過凈資產40%;
3.資產負債率不超過70%;
4.抵押貸款的loan to value不超過70%;
5.項目資本金不低于30%;
6.金融機構有資本充足率考核,資本的主體通常是凈資產;
7.只有凈資產里的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科目可分配現金股利。
這些規則有什么合理性嗎?評論規則沒有意義,反正我也改不了。只是知道,中國的企業都是在這套規則下經營的,所以大家對凈資產還是挺看重的。
在境內的制度下,凈資產的真正作用是限制了總資產的上限,而許多生意又是基于總資產運營的,這才讓凈資產有了真正的作用。但對于不基于總資產運營的、或不加杠桿的生意,凈資產也就毫無用處了。
比如茅臺,凈資產的多或少既不影響茅臺酒的生產,也不影響銷售,公司的分紅也與凈資產無關,什么影響都沒有。
如果有人還是覺得不對,認為凈資產就是股東的權益。只要制度改一下,把掛鉤凈資產的所有規則改成別的,比如貸款基于ebit、ebitda、ocf、affo之類的流量指標,企業也就不會看重凈資產了。其實這在境外非常常見,因為境外沒有境內那么多圍繞凈資產構建的條條框框限制。舉幾個境外重資產公司的案例:
1.$香港寬頻(01310)$
公司是香港no.2的寬帶供應商。寬帶是明顯的重資產業務,在地下埋光纖到入戶要花大量工程和材料費,更不用說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要挖開馬路鋪光纖是什么成本了。
截止2019年2月底,公司總資產75億港元,總負債62億,凈資產13億。總資產里有26億的固定資產,18億商譽,14億無形資產。總負債里有44.5億銀行貸款。公司的有形凈資產是負的。
在過去的一年中,公司凈利潤3.55億,調整自由現金流6.4億,派發常規股息7.5億。2019年6月底市值185億港元。
顯然,公司的經營主要是基于26億的固定資產,而非13億的凈資產,更不可能是-19億的有形凈資產。13億的凈資產既沒有限制到公司借44.5億的銀行貸款,也沒有限制到公司派發7.5億的常規股息。
2.$波音(ba)$
這公司不需要介紹了吧。2018年底總資產1173.59億美元,總負債1169.49億,凈資產4.1億。其中少數股東權益0.71億,歸母凈資產只有3.39億。總資產里還有78.4億商譽,34.29億無形資產。2019年6月底市值2048億美元。
啥?這么大一家飛機制造公司的凈資產只有3.39億美元?有形凈資產是負的?是的,即使是造飛機這么重資產的生意,照樣可以不需要凈資產。
在幾乎沒有凈資產的情況下,2018年波音凈利潤104.6億,派發常規股息41億,回購90億。凈資產也沒有限制到公司的經營、分紅、回購。
b737max出事之后,到今年末波音的賬面凈資產可能要變成負的了。到時候美國的銀行會抽貸、供應商斷貨上門討債、媒體寫“波音資不抵債,要破產重組”之類的新聞嗎?我猜都不會。公司還是會繼續造它的飛機,造的飛機好不好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凈資產其實是個中國特色的kpi,在境內制度下,會影響到部分企業經營與資本配置。
但凈資產并非真正的股東的權益,遠非企業價值的衡量基準,離最終的股東價值還隔了很遠的距離。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知識共享 署名4.0國際許可協議 [BY-NC-SA] 進行授權
文章鏈接:http://bjjkllab.cn/news/6477.html
該作品系作者結合行業標準及互聯網相關知識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定及時處理。
客服:13198516101
建筑資質代辦專業顧問:
趙經理
13198516101